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策略精品多篇

时间:2025-04-26 08:53:41
教学设计策略精品多篇

[说明]教学设计策略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形近韵母。

2、能准确拼读音节。

重点难点

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完了复韵母。这节课,我们再次与这些韵母朋友聚聚,看大家是否把它们认准记牢了。

一、练习第三题,用六张单韵母卡片摆出复韵母。

1、出示卡片a 、o、、e、I、u、、ü,学生齐读。

2、用这六张卡片摆出自己认识的复韵母朋友。

一边摆一边用笔记下自己摆的复韵母。比一比,看谁摆出的复韵母又对又快而且齐,最后读一读自己摆出的。复韵母。

二、练习第一题:比较形近韵母。

1、出示形近韵母卡片。

这是刚才大家摆出的复韵母。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2、开火车读、齐读。

3、议一议: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长得像的韵母朋友。

学生A:多读几次就能记住它们。

学生B:根据读音可以记住它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二题:区别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卡片:ie ——ye,认读,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异同。

2、照样说说其他几组字母和整体认读音的异同。

3、采用多种形式读一读这些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4、照样抄写。

二、练习第四题:拼读音节,并恰当地与图画相连。

1、自由拼读题中的音节,一边拼读一边找出相对应的图画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图,读准音节。

2、黑板上出示该题内容,学生上台板演。

3、多种形式读读这些音节。

三、练习拼读音节,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教师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2.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课文叙述故事时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自读课文、注释,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扫除文字障碍,对课文中未加注释的难解的词要求学生查词典释义注音。如:“大”、“入”、“为”、“已而”、“之”、“被”、“且”、“请”、“既”、“曩”、“真”等。

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a.查词典、注音释义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b.多义词及意义相近的词要归纳整理,如:“为”(担任、被)、“入” ……此处隐藏9298个字……3、预习最后一部分。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3)物暗己悲,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为议论“不以已悲”伏笔。

第二部分:第二层(3、4)

(4)景明则喜,先写景,后写情,交融。

为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

4、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五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五段。

重点词语: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被。

这里自然总结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4、学生齐读第五段、力争背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六段

1、指名朗读第六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六段。

3、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四、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五、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下一课。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报负。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教学设计方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文中角色对话。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读好课文。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请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们不用自己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他的大手替他们把桃子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球”。

3、学写“球”字:(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球”字)怎样才能把“球”字写漂亮呢?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发现“王”变成“王字旁”后的区别。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年纪已经很大很大了,他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45亿年了,所以我们称他是——地球爷爷。(板书:爷爷。)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读一读。(齐读。)谁能和地球爷爷打个招呼?(请学生说,表扬说话亲切热情的小朋友。)

二、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创设情境,自读课文。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地球爷爷年纪大了,有几个字他总是念不准。小朋友,我们能帮助他吗?(能!)好!巧的是,他念不准的的字就在课文中。我们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吧。平时自己读课文时,你会做些什么?指名说,老师建议:把预习时圈记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2、利用情境,认读生字。

大家准备好了吗?看,想要摘到花果山上的桃子,就要把这些生字给读出来,就是这几个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能大声地念给出来?指名认读,随机正音。(这时,课件上生字的拼音消失。)哎呀,拼音不见了,字也打乱了,现在谁还会读?(随机点读、正音。)

开火车读,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认读词语,引导学生说更多的词语。

三、情境继续,研读对话。

1、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说说小猴和小兔在森林里干什么,指导读好“唱啊,跳啊,真高兴!”

树上的桃子长得怎么样?指导读好“又大又红”。

2、出示课件,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可口,我们再来读读桃子上的词语,把它摘下来吧!学生读词语。

3、小猴想请小兔吃桃子,可是又大又红的桃子高高地挂在树上,该怎么办呢?认真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好“有礼貌的小猴”。

出示桃子掉下的课件,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你有疑问吗?

4、自由读课文的六到九自然段,注意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集体交流,指名逐个读,评价提高,最后整合。

重点读好:

(1)小兔:礼貌;很奇怪(适当加动作。)(2)小猴:很奇怪。(3)猴爸爸:笑着说。速度较慢。

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把书立好。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5、自由读一读地球爷爷说的话,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后知道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集体交流:

(1)地球有地心引力。带领学生根据词语初步理解意思,板书:地心引力;

(2)地心引力“很大很大”,“能”做很多事。根据课文,观看课件,联系生活:①说一说“地球爷爷的手能……”

②有表情读好这句话,读出自豪高兴的语气。

6、地球爷爷真厉害,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心引力吗?

老师演示磁铁和曲别针的实验

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吸铁石把曲别针吸过来的力就叫引力,地球爷爷一样有这样的引力,不过要比磁铁的引力大得多。

7、列举有地心引力的现象,教师演示纸飞机现象,总结地心引力现象。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地心引力的现象。

能不能把第十自然段读好?再读课文。指名读。地球爷爷的年纪很大,指导读慢,“很大很大”读好,教师范读,学生再读,指名读。

补充句子的练习:

地球爷爷的手能让( ),能让( ),能让( )

8、师读最后一段,学生读。

说话练习:老师刚讲完课,( )。

四、情境小结,拓展阅读。

听了地球爷爷的话,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340年前的一天,有一个人在果树下休息。忽然,“扑通”一声,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个现象很平常啊,却引起了这个人的思考,后来他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是谁——(牛顿。)一只苹果给牛顿带来了什么呢?大家课后可以问问家长、查查资料、看看书,下次我们再来讲故事!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学设计策略精品多篇范文。

《教学设计策略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