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多篇

时间:2025-02-17 08:53:48
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多篇

【寄语】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 篇一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 ……此处隐藏10203个字……的改善与提升;

8.幼儿体质健康的评估与促进;

9.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解决策略;

10.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

11.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12.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

六。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1.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2.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与方法;

3.学校营养餐的效果评价;

4.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与应急机制;

5.学生膳食营养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6.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与预警机制;

7.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8.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与干预。

七、体育师资与学校卫生保健队伍建设研究

1.体育教师专业特点与专业化促进;

2.体育“国培计划”的课程设计、形式与管理方法;

3.适应新课改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4.体育教师职业困境与解决方法;

5.体育教师基本功与教学能力内涵及评价方法;

6.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现状与问题;

7.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路径;

8.“体育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9.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网络的工作制度与内容;

10.体育教师师德状况调查;

11.体育教师职业心理状况调查;

1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培养。

八、校园体育文化、运动训练与竞赛研究

1.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与制度建设;

2.体育活动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

3.学校“全员运动会”的内容与组织方式;

4.“校园足球”运行与成效;

5.学校体育赛事组织形式创新;

6.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机制;

7.学校体育赛事文化建设;

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 篇七

关键词: 大学 体育教学 健康意识 调查研究

1.前言

体育健康意识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感觉、理解、判断的总和。体育健康意识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由态度状态和体育素质构成。

体育健康意识概念提出后,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目标设定,还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和对自我人格的建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做这次调查研究,旨在探讨体育运动能不能影响个人的健康,从而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关体育活动与意识的借鉴和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3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数300人(男生150人,女生1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主要的方式有:登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讯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网,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学术论文和资讯,还查阅了近十年来大量的相关论文和书籍,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样本总数300人,其中男学生问卷回收135份,回收率90%,女学生问卷回收143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为132份,女生为138份。

2.2.3数理统计方法

利用SPSS对回收的问卷通过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2.2.4访问调查法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访问,整理分析访问信息。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对样本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基本情况的调查现状与分析

3.1.1样本大学生对体育健康意识的认识(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男生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提高身体素质次之,而养成锻炼的习惯占了最小的比例。在女生中,提高身体素质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接受健康教育次之。

3.1.2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

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根据国家体育人口的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将调查对象分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两类。

3.1.3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

从表4可以看出,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一周3次及3次以上的,占43.3%,说明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不够。

3.1.4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

从表5可以看出,每次参加体育运动在30分钟以上的只占39.7%,说明参加体育运动所持续的时间总体情况比例不高。

3.2影响我校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3.2.1主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表6):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周围的人体育锻炼的氛围不浓”。

3.2.2客观因素

通过表7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学校体育设施缺乏”和“资金有限,没能力进行体育消费”。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较明确,有较好的健康意识,对体育有良好的认识态度。

4.1.2影响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主观因素中的最主要原因是体育运动的氛围不浓;而客观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缺乏,不能满足学生想参加运动的愿望。

4.2建议

4.2.1通过对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健身思想,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和氛围,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终身体育生活方式。

4.2.2加大对高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和改善,充分挖掘校内潜力,开拓校外健身空间。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硬件保障,最终促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171-172.

[2]杨明。体育健康意识调查与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4):95-96.

[3]魏冰,李庶鸿。论体育意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0,(2):152-157.

[4]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5).

[5]魏冰,李庶鸿。论体育意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97-98.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多篇范文。

《体育运动与健康论文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