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篇一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差异;探索;措施
一、中小学英语的主要区别
从本质上来讲,中小学英语均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交际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中小学英语都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中小学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以下几方面:
1.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差异
目前的小学英语知识大多数是以人物对话形式出现,教材几乎全部选用插图,其特点就是:生动活泼地为学生展现英语的日常交往功能,比较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比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对话。这种插图对话安排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很快地学会运用,此时学生不需要知道这些句子是怎么构成的,语法是什么等。但中学英语教材就显得比较复杂了,教材中虽然也有插图,但主要的还是大篇幅的词汇、语法、句子。学生就需要下功夫学习语法的结构以及句子的构成,还需要自己学会举一反三地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2.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教法上,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多数偏向重视学生口语的学习,学生达到会读即可,轻视了语法知识的贯穿。中学课堂却被大量的单词、语法结构、句子成分等充斥着,学生一边要花时间记忆单词,一边下功夫背诵语法知识,另一边还要死记硬背一些句子用于短文的写作上。例如,常见中学课堂:老师在教室中来回走动,学生姿态万千地使劲背诵,这两种情况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二、针对当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目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小学开设的英语课程水平不同,对进入初中后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对教材中某些章节的某些知识点,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不仅让学生知道句子是什么意思,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语法知识。但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会背,知道意思就行,并没有深入贯彻给学生更进一步的知识。这就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而进入初中后,对语法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学生会学得快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主要有:
1.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由于初中的英语教材大多数的词汇都是小学阶段接触过的,并且多数的语法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提到,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内容上的衔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让学生较快地接受中学的英语知识。此外,初中英语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英语教材,了解小学英语的授课模式,然后找出其相通之处,从而找到衔接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补偿训练。比如,语音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小学生都不具备准确拼读单词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这部分知识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听音和辨音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并通过变换语调来表达相应的意图,具备一定的拼写能力。
2.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好教学的衔接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比较大,对新知识的渴望比较强烈,而中学生因课程任务的加重和学习生活的大幅度变化,再加上进入青春期后特有的身心特点,往往在英语的学习中,多数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学习方法之上,不能够突破自我,从而造成成绩下降,不愿学习的结果。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小学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在中学的教学中不要“填鸭式、满堂灌”地进行讲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综合以上的分析探讨,对于当前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组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争取在探索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实践、合作与创新能力,切实保障小学教学向初中教学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廖小萍。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06).
[2]韩漠婷。谈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01).
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篇二【关键词】文本再构 英语教学 教材再构 教学目标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教材为载体,教材使用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质量高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学校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适应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文本再构恰好为英语教材创造性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这样背景下,如何结合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文本再构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本再构的内涵与作用
文本再构是指教师对现有教材的语言内容进行改编、改写或整合,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或群体。从本质上看,文本再构以教材、学生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材语言内容再构,而是基于学生需要的一种文本再构,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中心、课堂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因此,课堂教学中使用文本再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还切实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文本再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挖掘教材原有的资源,使教材得以丰富。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热萆杓频然疃都以教材为依据,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充分了解教教材,积极动脑,适当的调整或更换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就可以实现对教材的再构,使教材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充分了解教材,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分析它的内容特色、课程构成,充分利用教材原有的童谣、绕口令等素材,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适当进行文本再构,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如,教材中有很多的板块,以往教学中教师经常独立进行各板块教学。在文本再构指导下,教师可以对各板块进行适当调整,将相关联的板块整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教师使用观念,灵活的使用教材。教材板块整合时,要以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等为依据,针对教学需要做适当的取舍,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效果。
2.结合学生需要,适当进行文本再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然而不少小学生课堂上不敢说英语,害怕自己说错,伤害自尊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小学生缺乏口语运用环境,不能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教师要创造更多的口语表达机会,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设置课前“Talk sho ……此处隐藏16710个字……>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师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急需提高。
三、思考与建议
1. 加强多渠道在职培训,探索职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在职教师培训主要是由教育学院,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电视大学等承担,职前的教师培训主要是由师范大学,师范专科学校等承担。
探索职前培养模式,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靠师范大学的初等教育院系。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从2001年起设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主要负责北京小学英语教师的职前教育。为了我们在校的本科生新入职时期可以较快地进入教师角色和今后的继续发展,我们的培养方案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大学基础课,教师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以及教学见习和实习。毕业前一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一年。除了要加强校内的培养模式的探索,还应该加强与小学联系,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国情的骨干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
2. 严格教师资格鉴定
笔者认为保证小学英语师资的质量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前提;严格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考核又是小学英语师资质量的保证。这种考核要对上岗的英语教师从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并要有一定合理的标准。比如海淀区就规定小学在职英语教师必须通过口语考试绿色通道6级以上,新入职英语教师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标准的考试,同时也要具有“绿色通道”六级或以上口语考试合格证书。这样的规定保证了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质量,也使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走在北京市英语教育的前列。笔者也访问过日本奈良和京都的六所公立小学,教师大部分是本科毕业,个别是研究生毕业。小学教师在大学期间需要经过教师资格考试,还得通过采用考试。国家公立小学教师的采用考试是由各省或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进行,一般有教育基础理论,教师专业知识,英语等三,四门笔试和实际教师技能考试。一般毕业后三,五年才能拿到国公立小学教师的采用资格证。
总之,对小学英语教师任职资格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
3. 完善针对学生的教学评定手段
我国教育改革改变了很多英语教师的传统观念,认为对学生的评定不能以简单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标准,而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动态的评定。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喜欢使用形成性评定(formative assignment)和档案袋评定(portfolio assignment)。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老师简单地把各种小测验的成绩当成形成性评定、把各种小测验成绩,阶段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小组活动成绩和各种奖励放到学生的档案袋中,不加分析地加到一起,再算一个平均成绩,认为这就是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评定结果。实际上这是对形成性评定和档案袋评定的误解。
形成性评定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定,“直接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刘道义:2005:58)老师也能从中得到反馈,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便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档案袋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定,它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历程,即成长变化的过程。教师在决定使用档案袋评定时一定要先确定档案袋评定目的,内容,评定的方法和规则。
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可以用终结性评定,比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低年级以口试和听力为主,并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做出描述性评价。高年级以口试、听力和笔试为主,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香港小学英语卷面百分制,通知家长的成绩是等级制。北京很多小学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合理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学期总成绩评定指标应参考学生的语音、语调的掌握情况,学生课堂活动表现和合作能力的情况记载,学生口头,笔头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内容掌握情况记录等。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我们的评定目的就是要鼓励学生学英语,而不是紧紧根据测试成绩给一个结论。
四、结论
尽管对是否在小学开设英语课有不同的看法, 但由于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符合国际英语教育的潮流,因此,小学英语教育仍然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又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带来了小学英语教育的大胆改革与研究,从小学英语教材的多渠道开发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法的多元化;从教师培训模式和内容到教学评价手段与方法;从对系统理论的研究到实践经验反思都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仍处在摸索中,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城乡小学英语教育的差别仍然较大;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还不统一;职前、职后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设置还不够合理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仍然脱节;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尝试。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投入,更需要对教育落后地区的扶持。
总之,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还需英语教育专家,教育学专家,以及一线教研员,小学英语教师共同努力,借鉴先进经验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小学英语教育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Arthur Hughes. 2000.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Tomlinson. B.1998. Introduction in Tomlinson, B. (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丁朝鹏,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5. 郝建平,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06(3) P64-65;
6. 林立,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刘道义,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浅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P58-60;
8. 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7) p36-38;
9.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0. 梅德明,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1. 王蔷,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p88;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