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测量实验报告多篇

时间:2025-06-06 08:52:45
测量实验报告多篇

[说明]测量实验报告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互感电路的测量的实验报告

互感电路的测量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互感电路同名端、互感系数以及耦合系数的测定方法。

2、理解两个线圈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及用不同材料作线圈铁芯时对互感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1、判断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方法

(1)直流法

如图19-1所示,当开关s闭合瞬间,若毫安表的指针正确,则可断定“1”,“3”为同名端;指针反偏,则 “1”,“4”为同名端。

(2)交流法

如图19-2所示,将两个绕组n1和n2的任意两端(如2,4端)联在一起,在其中的一个绕组(如n1)两端加一个低电压,用交流电压分别测出端电压u13、u12和u34。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差,则1,3是同名端;若u13是两个绕组端压之和,则1,4是同名端。

2、两线圈互感系数m的测定。

在图19-2的n1侧施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i1及u2。根据互感电势e2m≈u20=mi;可算得互感系数为

m=u2i1

3、耦合系数k的测定

两个互感线圈耦合松紧的程度可用耦合系数k来表示

k=m/l1l2

先在n1侧加低压交流电压u1,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1;然后再在n2侧加电压u2,测出n1侧开路时的电流i2,求出各自的自感l1和l2,即可算得k值。

三、实验设备

1、直流电压、毫安表;

2、交流电压、电流表;

3、互感线圈、铁、铝棒;

4、eel-06组件(或eel-18);100ω/3w电位器,510ω/8w线绕电阻,发光二极管。

5、滑线变阻器;200ω/2a(自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分别用直流法和交流法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直流法

实验线路如图19-3所示,将n1、n2同心式套在一起,并放入铁芯。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然后改变可变电阻器r(由大到小地调节),使流过n1侧的电流不超过0.4a(选用5a量程的数字电流表),n2侧直接接入2ma量程的毫安表。将铁芯迅速地拔出和插入,观察毫安表正、负读数的变化,来判定n1和n2两个线圈的同名端。

(2)交流法

按图19-4接线,将小线圈n2套在线圈n2中。n1串联电流表(选0~5a的量程)后接至自耦调压器的输出,并在两线圈中插入铁芯。

接通电路源前,应首先检查自耦调压器是否调至零位,确认后方可接通交流电源,令自耦调压器输出一个很低的电压(约2v左右),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小于1.5a,然后用0~20v量程的交流电压表测量u13,u12,u34,判定同名端。

拆去2、4联线,并将2、3相接,重复上述步骤,判定同名端。

2、按原理说明2的步骤测出u1,i1,u2,计算出m。

3、将低压交流加在n2侧,n1开路,按步骤2测出u2,i1,u1。

4、用万用表的r×1档分别测出n1和n2线圈的电阻值r1和r2。

5、观察互感现象

在图19-4的n1侧接入led发光二极管与510ω串联的支路。

(1)将铁芯慢慢地从两线圈中抽出和插入,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各电表读数的变化,记录现角。

(2)改变两线圈的相对位置,观察led亮度的'变化及仪表读数。

(3)改用铝棒代替铁棒,重复(1),(2)的步骤,观察led的亮度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流过线圈n1的电流不超过1.5a,流过线圈n2的电流不得超过1a。

2、测定同名端及其他测量数据的实验中,都应将小线圈n2套在大线圈n1中,并行插入铁芯。

3、如实验室各有200ω,2a的滑线变阻器或大功率的负载,则可接在交流实验时的n侧。

4、实验前,首先要检查自耦调压器,要保证手柄置在零位,因实验时所加的电压只有2~3v左右。因此调节时要特别仔细,小心,要随时观察电流表的读数,不得超过规定值。

互感电路的测量的实验报告

【第2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1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和适量的水、细线。 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4、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演示小石块密度测量方法: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3、把数据填入表中根据密度公式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和适量盐水、量筒 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2 4、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演示盐水密度测量方法

1、先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盐水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学生回答问题。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2

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名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和适量的水、细线。 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4、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演示小石块密度测量方法: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

3、把数据填入表中根据密度公式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练习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并完成上述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名称:测量盐水的密度

2、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和适量盐水、量筒 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2 4、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演示盐水密度测量方法

1 ……此处隐藏2158个字……人讲会,以便每个人都会处理。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还发现不少问题。有时少测了一段距离,有时发现角度不对,最后我们又扛着仪器重新开工。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不管怎样都要把它测准确,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投机取巧。培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持有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相信这将成为我们以后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财富。在返工之前,我们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比如:受风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这样便可以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角度、高差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我还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验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测量学实验报告]

【第5篇】测量学实验报告格式大全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市发展。

一、实验目的;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实习目的与要求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认识并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的用途与功能。在该实验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后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目的在于: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通过实习的全过程,提高使用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测量计算能力.掌握测量基本技术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内容

步骤简要: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a,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a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实习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我觉得我们组测量时就有一个点的通视不是很好,有树叶遮挡,但是那也没办法,因为那个地方的环境所致,幸好我们可以解决.还有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测量学教学实习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测时要认真,有时目标稍微偏一点,读盘上读数就会有变化,误差就会增大,或许超出容许值范围,结果就要重测,浪费很多时间,所以观测时也很重要。读数时由一个人来读数,这样可减少误差

计算是一个谨慎、复杂的过程。为了能够尽量赶超进度,我们组的数据大部分则有我和李丽进行处理。但是,计算完之后,我们俩都有有个任务就是给组内不会处理数据的人讲会,以便每个人都会处理。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还发现不少问题。有时少测了一段距离,有时发现角度不对,最后我们又扛着仪器重新开工。大家都有一种使命感,不管怎样都要把它测准确,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投机取巧。培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份高尚的道德,持有一种认真、谨慎的态度,相信这将成为我们以后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财富。在返工之前,我们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比如:受风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测量结果,这样便可以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基本掌握了课堂所学的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角度、高差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我并没有掌握很多具体知识,尤其是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塌糊涂。当第一天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因为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数据的偏差很大,更会导致以后其它量的测量出错,最终导致数据计算的错误,比如我们刚开始测量角度时,一个基准点没有瞄准,导致一个角度偏小,然后角度的闭合差也不符合要求,经过校验,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测量实验报告多篇范文。

《测量实验报告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