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多篇)

时间:2025-07-07 08:53:04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多篇)

[导语]《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用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虚墟、疾步、绝望、瓦砾堆、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与的佳句。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人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课文主要写了( )的事。

3、默读课文,全文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4、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勾画地震中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这是一位( )的父亲。

5、默读课文13~24自然段,勾画地震中表现儿子了不起的语言的重点句子,这是一位( )的儿子。

6、讨论:

为了表达伟大、深沉的父爱,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练习提纲

1、抄写、背诵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5个。

2、以“父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父亲爱你的事。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⑴ 正音:砾、颤、爆、墟。

⑵ 难字书写:杉、矶、砸、颤。

⑶ 用时、地、人、事四要素概括主要内容。

⑷ 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⑴ 喊、跪、站、走。

(悲伤、绝望中坚信儿子等着……)

⑵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三次)→不顾危险、劝阻,坚持救儿子。

① “他挖了8小时……36小时……”(时间漫长)

②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掘过程漫长、艰辛)

坚决救儿子,深爱儿子

③ 抓住“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象儿子坚决救儿子的困难及心理活动,深化父爱的伟大。

④ 比较:

外貌描写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3、抓住儿子语言、神态的重点句子,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体会儿子的美德。

儿子:坚信父亲救自己 先人后己

4、总结写法特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特点。

5、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习题 篇二

(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目标:

1、检查、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抓住语言描写感受儿子的可贵品质,进而体会到儿子是从父亲身上汲取了无比的力量,深化“父爱”这一主题;

3、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题,提高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不同形式的父爱。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大家在课前预习时已经做了《语文快乐园》中的练习,本课的生字词你会写了吗?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翻翻书复习一下,一会儿,我们要听写。

师:大家准备好,我们听写几个词语。(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请认真书写:洛杉矶、混乱、顿时、废墟、爆炸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位同学写得怎么样?(集体检查订正)下面大家对照黑板先看看你自己写得怎么样,然后同桌交换检查。

师:这些词语,又一次把我们拉回到1994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洛杉矶大地震。谁能用简洁的话把你了解到的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如果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就更好了。

生: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许多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顿时陷入了混乱中。有位父亲赶到儿子所在的学校时,发现那座三层的教学楼变成了一片废墟。他没有绝望,而是一刻不停地挖着,终于救出了儿子。

师:你说得很清楚,也很完整。

二、抓住语言描写,感受儿子的形象

师:从故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父亲的坚强执著和他对儿子强烈的爱。他的儿子阿曼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大家找出描写儿子的部分大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阿曼达是怎样的?

生:他相信自己的父亲。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读出来。

生:(读)“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出示投影卡)

师:儿子相信父亲什么?

生:儿子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

师:我们听出了儿子对父亲坚定的信任。(板书:信任)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很坚定,也很信任。 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儿子的话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儿子很勇敢。(板书:勇敢)

师: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和阿曼达一起正在那座三层教学楼里上课,突然,整个教学楼开始剧烈地摇晃,你和同学们的身体也随着不停地晃动。轰——厚重的房顶像山一样向大家砸来,倾刻间,所有的人被压在了废墟底下。这时候,你看到的是——

生: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师:你听到的是——

生:轰隆隆的声音。

师:对,房屋在不断地成片倒塌。还有什么?

生:同伴们尖叫的声音、哭泣的声音

师:是啊,这时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很害怕。

生2:很恐惧,很无助。

师:那大家说,七岁的小阿曼达会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他一点儿也不害怕?

生:害怕。

……此处隐藏12900个字……这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读:

我要品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其中的父爱。

3、写:

我想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父亲的爱》。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爱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 篇九

语文阅读题从小学开始就要训练,因为语文的阅读感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小编在这整理了《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来,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引起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3小时,没人再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3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有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历了巨大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题目:

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答】:( )

2.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

③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

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3.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中的父与子》参考答案:

1、C。

2、①行动描写;②神态、语言描写(或:答出其中一种描写方法即可给分);③心理描写;④外貌描写。

3、这样写,用时间的变化突出了挖掘过程之长,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热爱。

4、强调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愿望;突出了父亲热爱儿子,希望尽快救出儿子的真挚感情。

5、“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不但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和行动,也给了儿子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6、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紧扣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多篇)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